2004/04/22

review--孤寒鬼

《孤寒鬼》演員出色 交足功課

《孤寒鬼》最好看的是一群演員,全都交足功課 ,以仍在香港演藝學院修習的學生而言,表現已算出色的了;相對地,導演莊培德的處理只能做到恰如其分,未見驚喜,大概是老師希望給學生們一個好好磨練的機會吧,自己(導演)則退隱在後,讓演員盡情發揮。

莫里哀的《孤寒鬼》講的是一個愛財如命的父親,為了金錢利益而出賣一雙子女的婚姻,而偏偏這對姊弟皆已各自有了心上人,又在陰錯陽差下,倆人的意中人,原來是年幼時於海難中失散多年的兄妹,更甚的是,這對兄妹誤以為已葬身怒海的父親,逃過大難後改名換姓成為當地一位權貴,正正是那位貪財父親打算攀附的未來女婿。偶然、錯摸、和巧合,理得它合理不合理,依舊是營造喜劇效果的主要材料。在「聽古不要駁古」的大前題下,放輕鬆點看莫氏這個寫於十七世紀的喜劇《孤寒鬼》,仍不失為一件賞心樂事,縱使我在中段已覺得有點悶……

雖然故事無甚特出,但一眾角色的演繹則好玩而生氣勃勃。飾演兒子愛美麗(角色原名祈昂、但其「貪靚」之突出更教筆者難忘)的劉志華,較他於前作《玻璃山》演的青年,有著明顯的進步,要「貪靚」得來不令人反感,「姣」得來不叫人倒胃,實在不容易,劉今次不但交足功課 ,更是如魚得水,若要挑骨,是其處理急快台詞時的咬字發音仍未夠準繩,間或有接收不靈的情況。而演媒婆鳳仙的鍾婉嫻跟劉則剛好相反,吐字清晰,傳送急快台詞仍鏗鏘有力,只一場說媒已甚為可觀,喜劇節奏捉得準確亮麗,張馳有度,但礙於角色本身平面化,而鍾取較為放大(bigger than real life)的演繹,令角色更為典型化。其餘演阿弗的朱柏康和哥士的太太的馬嘉儀都有不俗的表現,朱取較富現代感的表演路數,而摒棄誇大了的古典風格,其選擇自有獨到之處,令角色多分人氣和質感;而馬嘉儀一直只能用形體來塑造角色的喜劇性,對演員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,可幸馬不負眾望,勝在乾淨俐落而不搶戲,惟是最終都要開口說話的一句台詞,露出破綻,青春的聲線語調打碎了角色年齢的要求。 最後不得不提演孤寒鬼父親的馮澤恩(筆者看的是A組),馮很努力,但缺少了演喜劇應有的享受(enjoyment )和遊戲性(playfulness),不過,其角色肩負的內容與重量,難度甚高,現下的表現已不過不失,馮演繹得最好的,是完場前打開那箱發光的金幣,咬一口金幣微笑。

場內佈景一直放置了一張larger than real life的大圓枱,原來正是用來承托同樣地larger than real life的一場顛來倒去的海難,劇場效果是達到了;但為了一個技術效果,大圓枱擺放的位置以至所佔的空間,令之前一個半小時的戲的舞台調度未夠自由靈活, 是否得不償失?